欢迎访问榆林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今天:

新闻资讯
重要会议

何存贵局长在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02-22   来源:省农机信息网 点击量:493

提振精气神 全力抓落实   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6年农机化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农机化发展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2017年工作。

刚才,通报表彰了2016年度全省农机化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签订了2017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目标责任书,4个地市做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好,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回顾总结2016年农机化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发展新理念和中、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提升农机化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这条主线,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十三五”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全年工作呈现五大亮点:

(一)农机化综合水平稳步提升。深入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着力突破丘陵山地和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瓶颈,大力建设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农机化综合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4.05%,同比增长2.82个百分点。一是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全面启动。各地在总结十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着力强化机制建设、典型引路和技术支撑,探索完善了一批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55%,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水稻机收率达64%,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渭南市临渭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咸阳市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二是丘陵山地和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实现突破。按照产业特点和地区条件,在31个县区建设了示范区(点),在延安、宝鸡、安康、汉中召开了马铃薯、苹果、茶叶、油菜、谷子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示范推广了一批新机具新技术,突破了一些关键环节瓶颈制约。水稻机械化直播试验在延安市南泥湾获得成功,宝鸡市果业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赢得了行业高度赞誉,商洛市引进的马铃薯播种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等全部作业环节,播种效率提高30倍。韩城市农机专家研制出的手枪型八面刀花椒采摘机,每小时可采摘花椒20多斤,是人工采摘的3倍。一大批先进适用机械的引进示范推广,促进了丘陵山地和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三是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宝鸡、杨凌、渭南、安康和榆林等五个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根据产业特点,依托农机合作社,引进新型适用机械142台(套),举办培训会、演示会20多场次。宝鸡市研制的蔬菜穴盘点播机、渭南市引进的葡萄弥雾机、安康市引进的茶叶修剪机等机械,填补了当地空白,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四是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平稳有序。针对“三夏”“三秋”收种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各级农机部门提早准备,精心谋划,强化服务协调,加强督导检查,机械化生产平稳有序进行。全年主要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2821.23万亩、2089.06万亩、1831.16万亩。

(二)重大项目实施成效明显。精心实施农机化重大项目,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一是农机购置补贴顺利实施。各地紧紧围绕“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改革方向和绿色生态导向,完善方案、简化程序、强化宣传培训、推进信息公开、严格监督管理,注重绩效考核,保障了政策的高效规范廉洁实施。全年补贴购置农机具13.8万台(套),受益农户10.2万户,带动农户投入13.8亿元。报废更新农机具109台,落实报废补贴资金60.2万元。全省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高性能机械及绿色环保机具增长迅速。2016年农机总动力达2171万千瓦(已剔除农用运输车动力750万千瓦),同口径增长254万千瓦。大中拖、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烘干机保有量增幅分别达到6.42%、3.87%、59.57%、11.18%,新增秸秆综合利用等绿色环保机具2.48万台(套),装备结构持续优化。二是深松整地任务超额完成。按照深松整地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强化行政推动、敞开机具补贴、提高补助标准、抢抓重要农时、强化督导检查,完成深松整地示范面积15万亩,作业面积397万亩,取得了政府满意、农户欢迎、地力改善、机手增收的多重效果。宝鸡、榆林以市政府名义下发通知、召开会议,对深松机具给予累加补贴,加大了行政推动力度。渭南市通过公开招标,将任务分解到40多个合作社,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各地大力推广深松作业信息化监测技术,安装深松智能监测设备1400多台,保障了作业质量和资金安全,获得了广大农机手的一致好评。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应用步伐加快。继续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深松整地、病虫草害防治等四大关键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3月30日,省局与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中国农机化导报社、西安亚澳农机公司联合举办了“陕西保护性耕作论坛”,与会人员参观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演示,推动项目实施。全省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4.5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应用面积650万亩。铜川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监测点一年一作小麦亩产达302公斤,比传统耕作增产55公斤,增幅达22.4%。四是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按照“综合统筹,板块推进,持续发展,整体提升”的思路,主推“七项技术”,在65个重点区域建设示范田、扶持建设合作社、引进新机具新技术,全年完成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3050万亩,利用率达81%以上,重点区和禁烧区利用率达到96%。西安、渭南、汉中以市政府名义发文件、出政策、列资金、召开现场会,狠抓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为治污减霾、保卫蓝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项工作在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交流。

(三)新型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大力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保障农业生产、推动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6年农机经营总收入预计达124亿元(已剔除农用运输车经营收入5亿元),同口径增长8亿元。一是农机合作社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提质增效、规范发展”的要求,各地严格依照“形象好、装备好、机制好、效益好、服务好”的标准,扶持建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16年创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6个、全国三十佳优秀创新示范合作社1个,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突破1000家,达到1099个。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依托各级农机化学校,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围绕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内容,大力培训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农机手和农机维修人员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全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5万人次,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30多人。西安市长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薛拓获得“雷沃杯2016年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荣誉称号。组织全省70多名农机手参加中国农机手大赛北方省区联赛,一批既懂农机操作、又懂农艺技术、更懂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脱颖而出。完成农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3735人,超额完成3500人的计划任务。三是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引导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积极开展订单服务、土地托管、跨区作业、销售维修、融资租赁等,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机收服务手册》37000多张(册),协调600多个加油站以0.2元/升的优惠对农机加油。新建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7个。渭南市积极引导新型农机经营主体探索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大大减轻了农户购买大型农机具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大型农机具保有量,提高了作业服务能力。四是农机工业实现新突破。扶持农机制造产业园建设,引进山东泰安集团投资5亿元,在杨凌建成年产5000台的拖拉机生产线。11月5日,首台200马力大型拖拉机成功下线,结束了我省没有生产大型农用动力机械的历史。

(四)农机五大监管进一步加强。积极适应新常态,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整地、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项目资金和试验鉴定等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监管,出台了强化“五大监管”的具体方案并付诸实施,保证了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一是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对近三年来出现的违规问题,进行全面清理,自查整改。组织开展了专项督查,深入市县乡村和补贴机具经销企业,督查政策落实情况,实行常态化监管,以监管促规范、以监管促落实,保障了政策的廉洁规范落实。二是强化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实施监管。制定了《农机深松整地项目规范运行监管方案》,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安装检测装备、加强机手管理、发动群众监督、严格档案管理、建立追究制度等方式,项目监管力度大大加强。三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管。逐级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了安全生产部门监管责任和农机手主体责任。继续推行警监联合执法“武功模式”,积极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和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停止为变型拖拉机登记上牌,为全省半数以上县区配备了农机驾驶人智能化考试设备,提高了农机安全监管科技水平,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四是强化农机化项目资金监管。及时下发农机化项目资金监管意见,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农机化重大项目进行了专项督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收到了良好效果。五是强化农机试验鉴定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农业部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制定了我省农机推广鉴定受理及发证工作细则,规范了受理及发证工作。根据新《办法》对鉴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了鉴定工作人员素质。审定发布《铧式犁》等7项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受理推广鉴定申请40余项,发放推广鉴定证书32项。对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内的14家企业45种农机产品进行了检查,撤销了汉中市盛世达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15种产品的推广鉴定证书。

(五)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十三五”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省局邀请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任组长,中国农业大学白人朴教授、农业部刘宪研究员任副组长,有关农艺、畜牧、果业、农机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审组,评审通过了《陕西省“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16-2020)》。二是农机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陕西智慧农机信息化指挥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机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得到加强。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成立。12月23日,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挂牌成立,为农机化发展组建了一流的研究智库队伍。四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化行业文明诚信建设,集中开展机关办公环境整治。安康、韩城继续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建设成果,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五是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依托农机合作社开展“千社带万户”精准扶贫推进行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咸阳市组建农机扶贫示范作业队19个,带动贫困户287户,被省局授予“全省‘千社带万户’农机精准扶贫示范市”称号。六是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全面落实“一岗双责”,与各市农机管理部门和局各处室站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分工,夯实责任,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整体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抓培训,提升素质。省局先后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全面提高农机系统干部业务素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系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研讨,举办廉政警示教育、依法行政等系列培训班,干部职工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人生感悟、工作体会等内容,自选题目,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素质能力提升大培训,副处以上干部登台宣讲,通过“自己讲、讲自己”,收到了以讲促学、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效果。这一举措值得各级农机部门学习和借鉴。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素质,凝聚了人心,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抓调研,科学决策。各级紧扣农机化发展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农机化专题调研,撰写了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有的在刊物上发表,有的得到政府领导批示,为指导工作、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抓协调,推动工作。各级农机部门坚持扭住大事抓落实,及时向政府和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农机化工作,加强与发改、财政、科技部门沟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是抓监管,规范落实。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分类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整地、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重大项目资金和试验鉴定等五大监管,出台了五个方面强化监管的意见和办法,部分地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层级加强跟踪问效、督查督办,确保全年农机化发展重点工作高效实施、规范运行。

五是抓示范,提升水平。按季度召开现场演示会,让老百姓现场感受新机具新技术的节本增效作用。建设丘陵山地和优势特色示范点,以点带面,引领带动成效明显。打造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效应不断放大。

二、准确把握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农业生产已全面进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阶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制造业技术和农业技术创新,以及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农村深化改革,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业机械化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产业方面,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已经从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延伸;正在从粮食作物快速向果、畜、菜、茶等产业扩展,向加工业拓展,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迫切需要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全程全面机械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区域方面,农机化水平较高的关中平原区、渭北旱原区和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正在加快提档升级,需求向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转变;农机化水平较低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南低山平坝区、陕南中高山区,需求正在快速上升,迫切需要改变种植制度、改善宜机条件、增加适用机具等有效供给,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主体方面,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机的需求,由关注价格向注重品牌和质量转变,更加注重以机械化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作业效率、增加作业收入,更加注重获取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技术方面,高效节本、绿色环保、智能安全正在成为农机技术创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的基本导向。

(二)农业机械化供给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技术上看,农机化科技创新由大田作物向农业全领域拓展,由耕种收向产前产后延伸。但是科技创新不足、成果转化不多、农机农艺融合不够,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单项技术比较多,集成配套和系统解决方案研究还不够,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面提升农机化科技水平。从产品上看,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能过剩并存,机具的可靠性、实用性有待提升,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从服务上看,新型主体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由跨区作业向周边规模化服务、合作性服务、自用型服务转变;由传统的耕种收老三样服务向集中烘干、集中育秧、统防统治转变;由遍布千乡万村的小门店服务,向农机4S店、农机电商、远程诊断维修等新型服务方式转变。但是农机服务产业化程度不够,机制不灵活,服务质量效益总体还不高;农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人才缺、观念旧、用地难、融资贵等矛盾还比较突出,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鉴定、监理和培训等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作业市场、维修市场、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农业机械化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管理主体上,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跨界融合的深入推进,原来的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协作转变。管理对象上,由传统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扩展,越来越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的精准性、科学性、指导性。管理权责上,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管理事项下放,市县的调控空间增大,地方承担了更多政策落地、项目落实的管理责任。省级层面更多的转向规划引领、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管理手段上,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加快推进,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已难适应发展要求,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更多的运用市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法治方式、典型模式和制度安排推动工作。推进工作的重点上,由过去的争资金、批项目、催进度,更多地转向政策创设、标准制定、信息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上来。

随着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以变应变、顺势而为,主动打破定势思维、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适应发展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创新引领添活力,凝心聚力促融合,攻坚克难补短板,两端发力提质量,加快培育农机化发展新动能,展现农机化在稳产能调结构、降成本增效益、添绿色可持续等方面的新作用。

一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创新是农机化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创新合力,提升创新能力,引领推动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的局面。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快完善政策环境和制度导向,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破除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是更加注重农机农艺融合。以农机化引领作物品种改良和耕作制度变革,促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破解主要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难题,提高机械实用性,大力拓展农机化发展空间,释放农机化发展潜能。适应农机化需求结构深刻变化,强化农机农艺部门间相互协调、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农机农艺融合,为农机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是更加注重农机化与适度规模经营融合。充分发挥农机化在推动规模经营中的作用,促使机械化与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推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劳动过程的机械化、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加快推进农机服务规模化,引导农机服务主体向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推动农机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四是更加注重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着力推进农机化大数据应用,提升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着眼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效率效益,支持鼓励开展市场供需对接、机具调度、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农机多干活”,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三、适应新常态,提振精气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头解放思想、敢字当头,敢于求变、敢于碰硬、敢于亮剑,主动营造了各方面的新常态。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有一个逐步适应和习惯的过程。作为农机行业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更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提振精气神,树立新理念,创造新业绩。

当前,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怕乱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

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想为”。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是“不会为”。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省委及时出台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各地要充分认识“三项机制”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三项机制”的核心内容和鲜明导向,切实抓好“三项机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古人云:“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面对我省农机化事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提振精气神,全力抓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首先,要调整心态。心态决定状态。面对新常态、新起点、新跨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严谨的态度坚守工作岗位,脚踏实地、干事创业;要坚定理想信念,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次,要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敢担当、有作为,抢抓机遇、创造机遇,推动农机化跨越发展。要有激情、想干事,敢于争先、敢于探索、敢于奋起、敢于创新,用心谋事、主动干事。要有办法、会干事,提高能力本领、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工作开展。要作风硬、干成事,做到知行合一、真抓实干。

第三,要开阔眼界。眼界决定境界。要站在提升农机化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用更加宽广的眼界思考农机化未来发展方向。不要做井底之蛙,要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模式,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各项工作。

第四,要找准定位。定位决定站位。要找准定位,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政治内涵,按照好干部标准、和“四有干部”要求严格规范自己,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四、聚焦追赶超越,全力抓好落实

2017年,各级农机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五个扎实”新要求,聚焦追赶超越总目标,主推十大技术,实施十大项目,认真抓好“四个一”工作思路的落实,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认真研究影响制约我省农机化水平提升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补短板、提水平,实现追赶超越的工作方案。一是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继续总结十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经验,巩固创建成果,拓展推广领域,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加快突破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秧等薄弱环节,提高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环节机械化水平,促进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开展一系列培训演示,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机械,推出一批全程机械化模式,争取更多的县进入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二是持续抓好丘陵山地和优势特色机械化示范。在22个县区建设示范区(点),增添动能、补齐短板、填补空白,强化宣传培训和跟踪督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机具支撑。三是扎实推进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找准定位,科学规划,探索机制,主动作为,加快五大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步伐,精心实施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推进技术装备研发与集成示范,突破当地农机化发展瓶颈。四是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三夏”“三秋”是展示农机化主力军作用的重要舞台,要精心组织实施,强化沟通协调,加强指导服务,科学防灾减灾,确保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平稳有序。

(二)认真实施农机化重大项目。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深入贯彻落实“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工作思路和绿色生态导向,科学确定补贴范围,继续对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支持绿色发展的机具实行敞开补贴。优化资金分配与管理,把实施进度作为重要测算因素,定期调度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协调配合财政部门通过分批次下拨、余缺调剂等措施,力求资金当年使用。加强工作监管,规范业务流程,明晰岗位职责,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重点加强对大中型机具的核验和单人多台套、短期内大批量等异常申请补贴情形的监管。完善违规行为查处规范,明确企业责任,加强联动联查,严处失信违规主体,形成有力威慑。二是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实施。今年农业部下达我省农机深松整地任务400万亩。各地要及时制定方案,层层分解任务,明确技术路线和作业模式。要抢抓有利作业季节,强化行政推动,做好政策宣传,继续推行“整村推进”、公开竞争、合作社参与等有效方式,提高农机深松整地实效。要加强监督检查,在做好人工核查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认真核查作业面积质量,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渭北旱原区和关中灌区等四个区域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主推四大技术,强化宣传培训,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应用面积15万亩。四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继续坚持“综合统筹,板块推进,持续发展,整体提升”的思路,在省政府确定的农作物秸秆利用重点区和禁烧区,大力推广玉米免耕播种、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秸秆还田和饲草加工等7项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引进秸秆利用新技术新机具,扶持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力争使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2%,重点区和禁烧区达到96%。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一是着力打造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五好”标准,优选扶持对象,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对外形象,命名授牌10个省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扶持30个省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合作社发展、农机化技术应用等内容,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农机大户、农机手等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综合素质。计划培训15万人次。三是加快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引导支持新型农机经营组织和个人积极开展跨区作业、订单服务、全程托管、融资租赁等社会化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益。四是支持农机制造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入驻陕西,支持杨凌、咸阳、渭南等地农机制造产业园建设,助推农机工业发展。

(四)加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抓紧抓好“陕西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卫星定位终端、视频会议系统、可视移动电话等手段,建成“三横三竖”监管调度系统,发挥“互联网+”技术功能,将全省农机管理部门、大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驾驶培训机构、大型农业机械纳入网络化统一管理、调度和定点服务,提升农机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二是提升安全监理水平。落实免费管理政策,加快联合执法机制建设,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深化平安农机创建,切实提高农机“三率”,严防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开展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试点,精心组织全国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为24个县区配备农机驾驶人智能考试设备、农机事故勘查处理设备,坚决抓好变型拖拉机专项治理,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给变型拖拉机办理登记上牌。推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两证合一”和新机免检。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培训机构依法规范运行。三是强化推广鉴定服务能力。推进鉴定信息全面公开,强化推广鉴定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农机试验鉴定能力,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提供支撑,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10个重点县区实施农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和鉴定仪器设备购置。加强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和投诉监督,改进农机推广鉴定证后监督,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四是推进“千社带万户”精准扶贫。借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装备好、服务面广、吸纳能力强、收益相对稳定、发展后劲足等优势,扎实推进“千社带万户”精准扶贫,广泛动员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投身扶贫攻坚战,通过参社扶贫、就业扶贫、作业扶贫、担保扶贫、培训扶贫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五是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大培训行动。学习是提升干部素质的源头活水,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以讲促学、“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加强干部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六是加强机关规范化管理。管理永无止境。要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严格对照创建要求,切实加强机关正规化建设。要与时俱进,更新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做到制度管人、职责明事、奖罚分明。七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发展中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要围绕提升农机化水平、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培育、农机工业发展、农机信息化建设等重大问题,确定专题开展调研,理清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提出解决措施,推动工作创新。八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局党委《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意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今年农机化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落实。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提振精气神、全力抓落实,推动农机化事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